免费阅读网 > 皇商的小厨娘(上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白天 黑夜

第 8 页

 

  见到最争气的儿子,朱老爷的脸色当然是好的,「这趟去可有什么收获?」

  「茯茶的味道更沉了些,再嫁接个四次应该就差不多,倒是种龙井的那块地,冬雨下得太多,怕是品质普通。」

  「也行,你才十八岁,不急。」

  「对了爹,我听说秦家的珠茶味道绝佳?可比我们的六安瓜片。」

  朱老爷皱起眉,「你听谁提的?」

  「秦湘生亲口告诉我,那厮藏不住话,肯定是有点成绩忍不住想炫耀,还说他家的铁观音不比我们的凤凰单枞差,儿子派人去探茶了,他家的珠茶跟铁观音,的确有一批是没批出来卖,直接收到京城仓库。」

  朱老爷沉吟,「我再找陈大人打听打听,凤凰单枞是我们朱家的发家茶,绝对不能让人给比下去。」

  「陈大人是不是年前要收金家小姐当贵妾?到时候我们礼物送大点,自然好问话。」

  朱老爷露出欣赏神色,「跟爹想到一块去了。」

  虽然内务府油盐不进,也不可能收了银子就昧着良心,但打听打听还是可以的,秦家背靠秘书丞,在京城也风光了二十几年,这样的人家不会甘心失败,一定会找时机,把失去的要回来。

  但他们朱家也不是吃素的,能拿下六种茶叶的竞贡名额,不会只是运气,老天知道子衿为了那品白牡丹付出多少心力,竞茶娇贵,雨水跟太阳都得刚刚好,为了确保品质,那一大片茶园的茶株,遇到春雨跟冬雨连绵,还得架起雨棚,引水下山,免得把茶叶给淋坏了,就连朱老太太都笑说,子衿是把那片茶园当成亲儿子在照顾了。

  父子俩不说后宅之事,说的都是生意,男人嘛,生意才是大事,「跟沈家要合作一起出海的事情谈得怎么样了?」

  「沈家也有那意思,只不过没想到有人也想插一手,说巧也巧,是秦边河。」

  秦边河就是秘书丞的儿子,也是秦湘生的再从伯父,考了二十几年没考上,家人终于放弃,让他学做生意了。

  朱老爷皱眉,「怎么又是秘书丞,我们朱家是跟秘书丞八字不合吗?不是他们家的人跟我们抢生意,就是跟他们家的亲戚跟我们抢生意?」

  「儿子也觉得巧,不过我们有现银,那秦边河却只想以『五品秘书丞』之名入乾股,沈家自然不愿意,后来还是给儿子拿下了。」

  朱老爷欣喜,不只是因为拿下生意,而是因为看到儿子为人不骄不躁——沈家的海船一向是赚钱项目,只不过运气不好,给个嗜赌的败家子继承,才一年多就把二十几年的家底败光,现在宗主作主,软禁了那败家子,让那败家子的庶弟掌家——沈家已经没什么钱了,东山再起,势必需要金钱挹注。

  是,沈家是落魄过,但那庶子一向有贤名,即使沈家穷得揭不开锅时,庶子的几个贴心下人也不愿走,可见为人。

  这趟由沈家族长放话,欢迎投资合股,沈家是没钱了,但本事还在,东瑞国的商人圈子,蠢蠢欲动。

  朱老爷不用想都知道,子衿费了多大的劲才得以签下这纸合约,连京中五品秘书丞都惊动了,何况地方官,知州不想吃?县太爷不想吃?驻守的将军呢?只怕也难抵挡银子的诱惑,想参一脚,有多少人想插手海船这块稳赚不赔的大饼,但子衿没说中间的辛苦波折,只说结果。

  很好,这才是男人该有的样子。

  不问过程,只要结果。

  世间的事情都是这样,结果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父子俩又说了一会,朱老爷原本想问他是不是喜欢上姜家食堂的丫头,但想想,一个爹去管儿子喜欢谁好像很奇怪,于是只道:「你这一去快一个月,快点去看看老太太跟你母亲,她们都想念你得很。」

  朱老太太还在佛堂抄写经书——老太太每天吃完早膳,就是抄写经书,抄写经书其间,天大的事情也不能打扰。

  朱子衿于是朝母亲朱太太的院子去。

  朱太太久未见到儿子,自然很欣喜,问一路吃得可好,睡得可好——她是一个妇道人家,生意上的事情她不懂,她只知道要自己的儿子吃得饱,睡得香。

  拉着儿子的袖子,朱太太絮絮叨叨半天,都是家里事。

  说朱子沛的姨娘白氏因为生了德哥儿,所以对主母何氏不恭敬,被何氏打了个屁股开花,朱子沛心疼白姨娘,打了何氏一巴掌,这行为已经宠妾灭妻,何家上门讨说法,老太太作主,让朱子沛给妻子何氏鞠躬道歉,然后把白姨娘送往乡下,德哥儿给通房秋菊扶养。

  又说朱子宣花了五千两买了个头牌的初夜,他没现银,直接写欠条,打手印,青楼的人上门催款,被老爷知道,挨了十棍子然后禁足,并且跟京城的青楼放话了,以后朱子宣的欠条,找朱子宣要,断手断脚也可以,总之,朱家是不会再给他善后了。

  然后说许姨娘生的朱婉儿十五了,也该订亲,但她这个嫡母实在很为难,朱婉儿一心想嫁给五品以上的门第当正妻,想也知道不可能,八九品门第还能说说,五品以上那是万万行不通。朱子宣被禁足并没有让生母许姨娘收敛一点,反而给老爷吹枕头风,说她这嫡母不尽心,让她被老爷骂了。

  又说朱珂儿跟朱嫣儿,都是通房的女儿,朱家规矩,通房生了儿子才能当姨娘,杨姨娘许姨娘都是生了儿子才有名分,朱珂儿跟朱嫣儿的通房母亲却还想着例外,尤其朱珂儿的母亲,都快三十了,还天天往老爷的书房钻,想再怀上儿子,被打了也不怕,偏偏她是打小伺候的,情分在,又不能像白姨娘一样往乡下扔。

  第三章 朱太太松口(2)

  朱太太碎念着,朱子衿听着,知道母亲是太寂寞了。

  他也知道自己如果先收个通房,让通房怀上孩子,母亲会好得多,但他就是不想——他心里有了姜吉时,所以不想身边有别人。他第一眼就认出她了,她是江南的大妞,可是她没认出自己就是那个包子。

  跟着大哥一起染痘子后,大哥去了,他勉强活下来,却因为体弱,被大夫建议送到南方温暖之处疗养。

  爹忙着生意,母亲还思念着死去的大哥朱子海,只有祖母偶而来信,身为一个六岁的孩子,朱子衿已经懂得遗忘的意思,他觉得自己被爹娘遗忘了,担心自己会在江南这小村落过一辈子。

  附近有几个坏孩子,也会笑他,说爹娘把他扔在江南不管,不会接他回去了,这时候他总会觉得受伤,然后大妞会追上去打坏孩子,直到把他们打跑为止。

  养病的日子自然是难过,同龄的孩子也嫌他弱,又嫌他讲话是京城口音,不想跟他玩,只有大妞不嫌他,什么好吃好玩都分他一份,成了他养病岁月的最大寄托。

  大妞大了自己两岁,是当地的孩子王,大妞要保护的人,自然很快融入圈子。

  他教大妞写字,大妞带他烤鱼。

  刚开始只能在巷子附近,后来身体好了,可以跟着一起跑进山里,饿了就打野兔野鸡,喝溪水,大妞手脚俐落,连树上的鸟蛋都有办法掏下来,几个小孩简直玩疯,直到日头将尽,这才下山,就这样一天又一天,每天都好快乐。

  在江南的一年多,是他最无忧的岁月。

  不知不觉病好了,爹娘还是一封信都没给他,他都已经快记不起来京城的繁华时,朱家派了人把他接回京。

  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,大妞却像是习惯了离别,跟他交换了离别礼物,然后带着一群萝卜头,挥手跟他道别。

  他也没想过会再见。

  事隔多年,他已经懂得人际关系的复杂,他的妻子不见得要他喜欢的,但必须是家族所认可的——发家公虽然是庶子分出,但他们这一脉现在也有上百人,加上工人数千,这么多家庭的生计,都系在他身上。

  自己是朱家的希望,也是母亲的寄托,大哥过世后,母亲打击过大,身子就一直不好,动辄昏倒,常常半个月卧床不起,吐血更是家常便饭,几次大夫都说要有心理准备,他也不能为了自己,就拿母亲的健康来换,母亲生他养他,费尽千辛万苦,他不能刺激母亲——母亲的愿望,是他能娶个门第相当的大户千金,姜吉时不会是母亲心中的理想媳妇,或者,连给他当姨娘都不够资格,且姜吉时那个从小当老大的脾气,又怎么肯区居人下?

  朱太太说了半日,丫头换了两次茶,这才道:「对了,我听说你对城东食堂的掌杓娘子有意思?去信问了你又不回,是怎么着?」

  朱子衿只道:「也没什么,儿子还有事情,母亲休息吧。」

  朱太太却是不放开儿子的袖子,「子衿,你我母子,什么事情不能说?娘只有你一个儿子,只要……只要……」朱太太有点艰难,但还是把话说了,「只要你不是好龙阳,一切都好说。」

 

上一章 下一章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